「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樂生風暴

【樂生‧愛生】 -1 華視新聞雜誌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1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2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3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4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5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6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7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8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9

棲蓮精舍誦地藏經



------------------------------------------------------------------------------------

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2009年12月13日)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會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此條目的中立性有爭議。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2009年6月30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討論頁。
樂生療養院
Lo-Sheng Sanatorium, Department of Health,
Executive Yuan, Taiwan, R.O.C. 
 
全銜 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
簡稱 樂生療養院、樂生院、Lo-Sheng sanatorium
開設日期 1929年
關閉日期 
院區 迴龍院區(新北市新莊區)
療養院區(桃園縣龜山鄉)
地址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794號
郵遞區號 24257
電話號碼 02-8200-6600
醫療劃分 
病床數量 193名(迴龍院區,急性病症)
300名(迴龍院區,慢性病症)
專長醫療 
代表人 李乃樞先生(總院長)
管理單位 行政院衛生署
員工數 
網站
http://www.lslp.doh.gov.tw/
 

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民間俗稱樂生院,是台灣一座公立醫院,為行政院衛生署署立醫院之一。

樂生療養院有新舊兩院區。舊院區又稱為樂生療養院療養院區,位於台北捷運橘線迴龍站附近,省道台1甲線旁,門牌為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794號,但實地範圍橫跨新北市新莊區丹鳳里及桃園縣龜山鄉迴龍村。新院區位於舊院區旁,行政區隸屬桃園縣龜山鄉。新院區原名為迴龍醫院,現改為樂生療養院迴龍院區,主建築為兩棟地上八層地下一層的大樓,其中一棟作為舊院區民眾使用。

目錄 [隐藏]
1 院史
2 建築
3 現狀
4 年表
4.1 日治時期
4.2 戰後時期
4.3 拆遷與保留爭議時期
5 院景
6 參見
7 注釋和參考
8 外部連結
 

[编辑] 院史樂生療養院成立於日治時代的1929年(昭和四年),地域橫跨台北州新莊郡新莊街大字埤角及新竹州桃園郡龜山庄大字塔寮坑(今稱迴龍地區,行政區屬於新莊市及龜山鄉)最初名為台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樂生院。此院為日治時代為強制收容痲瘋病(又稱癩病、漢生病、韓森氏病)患而設,最初只有五幢房舍,收容一百多人。戰後國民政府遷台,由於國府延續日治強制隔離政策,至使病患愈來愈多,陸續擴建病舍至六十多幢,有近千張病床。

樂生是台灣第一間痲瘋病院,作為慢性傳染病、癩病防治的專門機構。百年前,癩病特效藥尚未問世,加上對痲瘋病的不瞭解。早年痲瘋病被誤認為無藥可治、且高傳染病的瘟疫。所以,當初是遵循了在柏林舉行的「第一屆國際癩病會議」(The First International Leprosy Conference, Berlin, 1897)的建議,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政府強制病患進駐樂生,幾乎就註定老死其內,院方對於院內病患懷孕的態度,也是採取強制墮胎的手段,導致墮胎失敗產下的下一代,有身心障礙的問題。院內有一碑立於1947年,為當年院長吳文龍所題「以院為家、大德曰生」,正是當時隔離政策的寫照。

日治時期,樂生院在今中山路一側設有鐵絲網,防止院民逃跑或是路人擅入,在今中山堂和指導所的中間設有圍牆和鐵門,是區隔醫護人員和病友的界線。陳文資院長時期,在行政大樓第一進的崗哨設有軍人守衛,如發現有院民想跨越鐵絲網逃跑,就會警告或對空鳴槍。

根據樂生院民的描述,最初期的醫生為日本軍醫,常使用的藥物為阿斯匹靈、紅藥水、凡士林、碘酒,包紮是用病床撕下來的舊床單,用後消毒再使用。有些護士的學歷只有小學、初中畢業。到了1956年,台灣引進了有麻瘋病特效藥之稱的「DDS」,提供給100名院民試用,但在缺乏醫生指示下服用,有些病友服用過量,破壞紅血球,使神經痛更加劇烈。

後來治療藥物發明,患者不再需要強制隔離,樂生的病人才逐年減少。院民與世隔絕了數旬年,直到1954年,才慢慢開放讓院民回家。1961年,「台灣省癩病防治規則」訂立,廢止強制隔離,改為門診治療。但因社會的誤解,對於院友購物的金錢、信件都要經過消毒水或清潔手續後才接受。1993年,台灣省衛生處曾計畫樂生院整建為「公共衛生中心」,因台北捷運相中此地為新莊機廠預定地而無法轉型。根據部分資料顯示,台北捷運的機廠原本預定於輔大後山,但相中樂生有鵝卵沙石的山坡地,因此才改至樂生療養院;新大樓開工,經費來自「癩病防治五年計畫」,共9億3469萬元,原計畫興建適合院民居住與活動的低層、家庭式平房,落成時是兩棟相互隔離的迴龍醫院。

至今老病患逐漸凋零,約217位院民居住於新院區。

[编辑] 建築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仍保有日治時代的建築特色,共有六十多棟院舍,最早一批建於1929年,一般將其歸類為英國歌德式設計,此說實仍堪商榷[1],統稱為「大正建築」乃至為允當,融合了英歐的建築造制以及日本傳統之形構,外觀典雅清麗,員工宿舍也是典型的日式庭園建築,建築的用途除病友居住的處所之外,還有公炊、澡棠、行政大樓等公共空間。舊院區內風景優美,吸引了許多連續劇前來取景拍攝。

樂生療養院各舍的基本構造為三合院的構造,唯有貞德舍是連棟式的建法,因此在院友間被稱為「火車棟」(閩南語發音)。貞德舍是女性院友居住處,最多曾有38位女性院民同時居住於此,過去嚴禁男性接近和進出,違反者會被關禁閉。禁閉室就是現今的車庫,內部沒有電燈,中間有一個糞坑,也無洗澡的設施,管理員將病友關禁閉後,並不加以照顧,飲食須由其他病友送來。

怡園為監禁違反規定及精神障礙院友的建築,有鐵絲網及磚牆,外頭難以窺見。當中也曾有院友因無法承受被隔離的壓力,而產生精神方面的問題而被關入。

除了居住的各舍,樂生院院友為了信仰和精神上的寄託,合力建造了一座佛堂,這座佛堂是在1953年由金義禎病友發起,設計和建築都是由病友共同完成。在日治時期設有圖書室,國民政府來台時藏書已經遺失不少,於是有基督教會、宋美齡女士、作家謝晶瑩和鍾梅音還有佛教會等,協助贈書、增建圖書館。院中主要購物的場所是「消費合作社」,和小型的菜市場,樂生療養院中大煙囟矗立的位置,則是所謂的「公炊」,是大家聚集的飯廳,但是各院友漸漸改到自己居住的舍中炊煮後,公炊停止使用。

1952年納骨塔建成,樂生院民死後也是安葬在樂生院內,每年中元節舉行普渡。

樂生院左側原有台南一~六舍、五雲舍、綠蔭舍、靜生一二舍等數十棟房舍,在2002年的捷運動工後,這些房舍被斷水斷電,院民遷至組合屋居住,這些房舍也遭到拆除。

[编辑] 現狀
新莊線DK196區段工程位置示意圖。由於台北捷運新莊線興建機廠及樂生療養院迴龍院區(新院區)的需要,原樂生三十公頃的舊院區,目前已經拆除部份院區範圍築起水泥牆。而後續的捷運機廠施工,引發了工程與古蹟保存的爭議。另外也衍生院民安置的爭議。

目前許多單位,包括台大城鄉所、青年樂生聯盟等,均加入搶救古蹟的行列。目前「新莊線捷運工程與樂生療養院保存計畫」獲行政院核定,古蹟與捷運共構使用,保留41.6%現存院區(即全盛期面積的12%)。

另一方面,青年樂生聯盟等團體仍然反對,並認為此方案會將最重要的「王字型哥德式醫院建築」犧牲(建議改稱大正歷史建築。請參考上文建築處註一),鍋爐間、消毒室,消費合作社也在拆除之列;只能保留歷史較不悠久、地勢較高的少數建築,進而要求採取文建會委託欣陸工程顧問公司規劃約90%現存院區(即全盛期面積的27%)保留的方案(保存90%的方案被部分人士認為工程上難度太高)。

[编辑] 年表[编辑] 日治時期1927年:台灣總督上山滿之進決議成立。
1930年:竣工。12月20日收容病患約百餘人。採強制隔離、禁婚,首任院長為上川豐。
1938年:共建病舍達34棟。
1939年:病患達七百餘人,採不禁婚,須結紮。
[编辑] 戰後時期1945年:賴尚和代理院長。
1946年:吳文龍任院長,採半開放,不禁婚,不結紮。
1952年:戴仁壽建基督教「聖望教會」。
1953年:金義禎建佛教「棲蓮精舍」。
1954年:撤除鐵絲網,病癒患者出院返家。佛教信眾自建「棲蓮精舍」落成。
1956年:院民取得身分證,有投票權。
1965年:天主教「威廉聖堂」落成。
1969年:病舍達61棟,收容1050名病患。
1979年:日本船業鉅子,知名右翼大老笹川良一捐建「笹川紀念館」。
[编辑] 拆遷與保留爭議時期2001年:院方行文台北縣政府希望鑑定「樂生」。
2002年:因台北捷運新莊機廠之興建,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乃於3月18日,以有償撥用之方式,自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取得其中0294-00212地號之土地。 [1]
2003年:捷運工程第一波拆除。
2004年2月:「青年樂生聯盟」成立。
2005年
3月19日:「樂生保留自救會」成立。
10月25日:樂生療養院戰前院民告日本政府應依隔離違憲『漢生病補償法』支給補償—東京地方法院裁定「勝訴」。宗田昌人向IDEA-Japan森元理事長詢問IDEA-Taiwan分會可能性,獲允諾協助成立。
11月7日:樂生保留自救會,發起「呼籲台灣立法委員連署反對日本政府上訴行動」,獲得立委87人連署支持。
11月18日:樂生保留自救會法案組成立;聲援者組織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開始在立法院推動「台灣漢生人權保障條例草案」立法運動。
11月21日:院民與樂生青年聯盟總統府前靜坐抗議。
12月9日:樂生保留自救會,漢生人權立法聯盟草擬《台灣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草案》獲得國親台三黨團支持提案,正式送進程序委員會。
12月13日:行政院文建會依文化資產保護法將樂生療養院舊院址指定為「暫定古蹟」,效期六個月。
12月16日:台聯、國民黨、親民黨聯合提案「台灣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在立法院正式通過進入朝野協商逕付二讀程序。
12月25日:大樹下行動小組全力協助,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黑手那卡西聯合發行〈被遺忘的國寶~樂生黑手那卡西〉專輯。IDEA-Japan森元理事長帶早稻田學生來台,會議鼓勵籌設IDEA-Taiwan籌備辦公室。
2006年
1月9日:樂生保留自救會、漢生人權立法聯盟前往台北市府向馬英九市長陳情說明捷運局樂生院內「砂石弊案」,馬市長派捷運局北工處吳沛軫處長、方壯厲副處長帶數十名警察攔截不准進入。
1月10日:親民黨團林惠官立委首次召集漢生條例草案協商,捷運局運作流會。
1月31日-2月3日:日本參眾議院投票支持修法,結束上訴,全面補償台灣樂生院及韓國小鹿島,戰前漢生病被隔離患者。
4月3日:樂生保留自救會與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召開記者會公佈〈戰後六十年:台灣漢生病友人權受侵害調查初步報告〉。公視,中國時報等媒體大篇幅報導。
4月4日:樂生院民正式向總統府遞送〈戰後六十年,台灣漢生病友人權受侵害〉『國賠請求書』。中國時報等媒體大篇幅報導。
4月4日:同日,樂生院民正式向台北市政府馬英九市長遞送〈一百號,台南捨,五雲捨等舊院,強制拆遷迫害居住權事件〉『國賠請求書』。
4月7日:親民黨團第二次召集協商,北縣長前日至立院拜會召集人,隔天會議流會。
4月22日:「樂生共和國」成立。
4月28日:親民黨團第三次召集協商。立委賴幸媛、尹玲瑛、高金素梅提國定古蹟。立委管碧玲表示:「樂生院如同荷蘭奧許維茲猶太人集中營」無庸置疑具古蹟價值。立委蔡家福與捷運局全力杯葛。法案協商破裂沒有進展。
4月底:台北縣、台北市政府完成協商,決議保留現址41%方案,並於5月報行政院同意備查。
5月:立法院法制局對行政院版〈漢生病病人補償條例草案評估報告〉分析確立國家對隔離政策1999年以前無正式法源,屬於應予「國家賠償」責任,而非補償;人權全面保障非僅金錢賠償,給予法案明確定位。
6月11日:2006年6月12日樂生院暫定古蹟失效前,聲援者800人到文建會抗議,必以六步一跪呼籲各界正視保存問題。
6月11日:文建會在8月份召集捷運局、專家學者、委託欣陸公司研擬方案討論「樂生保存方案」。
2007年
2月:行政院文建會委託工程顧問公司規劃保留現存院區的替代方案,其中一案為保存現址90%面積。經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審議後認為不可行否決此案,採用原有方案保留現址41%,於3月2日函覆行政院。
3月8日:青年樂生聯盟成員、學生與院民至行政院長蘇貞昌官邸前靜坐抗議,要求行政院出面暫緩台北縣政府的拆遷行動,並重審文建會替代案。警方依違反集會遊行法強制驅離。
3月11日:樂生院民和聲援的群眾在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官邸以「六步一跪」的方式繞行,企求行政院公開審議90%樂生保留方案。聲援的群眾和學生有150人左右被警方包圍,以警備車帶離至內湖山區。蘇貞昌院長回應此事:「這不關行政院的事,你們找錯人了」。
3月16日:台北縣長周錫瑋派員張貼強制拆遷公告,勒令院方與現址院民在4月16日前自行遷離,逾期將強制執行。
3月19日:支持樂生的網路使用者認為主流電子與平面媒體對保留樂生議題刻意忽視,不報導爭議內容與可行的替代方案,透過網路社會分享書籤網站HEMiDEMi,四百多名部落格作者與網友在一天內集資新台幣二十萬元,在台灣蘋果日報上刊登半版廣告,要求暫緩迫遷,公開審議文建會所提方案。
5月20日:IDEA Taiwan(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舉辦成立首屆會員大會,理監事會由樂生院漢生病友及家屬組成,正式成為國際組織一員。
5月30日:相關單位招開工程會議,再次討論保留空間與其他方案。會中捷運局提出續住六棟的提案,樂生保留自救會無法接受、於會場提出抗議並離席表示反對。當日結論仍為續住六棟。
7月30日:舉辦第一屆樂生兒童語言才藝營,為期兩週,旨在彌補南新莊地區嚴重失衡的教育資源。
8月:IDEA Taiwan(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理監事及秘書處與志工發起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籌設「樂生博物館」,並帶領志工尋寶活動,找尋漢生病文物,史料、及相關人權受害調查史料。
9月12日:捷運局正式依日前提出之保留方案動工,早上八點以約兩百名之優勢警力驅離在場堅持「爭議未決、立即停工」之保護樂生團體。
9月13日:青年樂生聯盟按鈴控告工程會主委吳澤成等人在樂生院保存方案中涉嫌圖利廠商。
10月:IDEA Taiwan「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獲日本真宗大谷派邀請一起前往韓國小鹿島探視漢生病友,觀摩漢生病史料館、康復村。
12月12日:漢生人權立法聯盟,IDEA Taiwan,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小組,發起漢生隔離七十期週年,白天「樂生博物館」正式開幕,晚上舉辦「星火燎原晚會」呼籲完成人權保障法三讀。
12月20日:「台灣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台親無等黨團未完成協商條文,法案三讀闖關失敗,二年推案成果歸零。
2008年
1月27日、2月4日:WHO、ILA、ILEP、NIPPON FUNDATION、IDEA、聯合舉辦「第十七屆世界漢生大會」,IDEA Taiwan受邀前往印度報告「樂生院抵抗被終結之運動經驗」,獲全球關注樂生院保存與人權。
6月4日:IDEA Taiwan、青年樂生聯盟、樂生保留自救會、前往總統府帶轉送聯合國社會與經濟理事會認定之漢生病特別諮詢機構(IDEA)與反迫遷組織(CHORE)發出聯合國際新聞稿—嚴正警告總統馬英九正視「若拆除樂生院,就是違背國際人權」聲明。國內團體並前往立法院要求—盡速完成漢生人權保障條例三讀。
6月4日:青年樂生聯盟、樂生保留自救會、前往馬英九總統官邸陳情,漢生人權立法聯盟、IDEA Taiwan陪同參加,呼籲一、立即指定古蹟,二、立即捷運分段通車,三、立即通過漢生人權法案。
6月5日:IDEA Taiwan開始著手籌備全球漢生病世界遺產登錄推動小組,並於是日邀請世界文化遺產審查委員西村幸夫協助推動。
7月18日:台灣「漢生人權保障及補償條例」獲立法院三讀通過,為繼二二八、白色恐怖補償條例後,立法院所通過的第三部人權法案。法案重點:政府承認過往對漢生病患的忽視與傷害,公開道歉並制定補償辦法。
11月18日:由許伯鑫導演的《變調人生》,記錄下樂生院民面對社會與政府時的無奈心情。本片於時報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映像公與義紀錄片影展」中放映。[2]
11月25日:台北縣政府至樂生療養院張貼拆除公告,對保留區範圍內非續住區的房舍,限2008年12月1日前自行搬遷。此後青年樂生聯盟等團體的青年學生與樂生保留自救會,連日來至行政院、總統府、衛生署陳情,要求停拆樂生。他們提出四大訴求:即依法指定古蹟前不得動工;院區全數供院民安全居住;保留區內不得架設圍籬;先搭建對外便橋再施工。[3]
11月27日:野草莓學運的學生們,至行政院前加入抗爭樂生拆除行動的行列。
12月3日:於早上七點半開始,捷運工程人員在警方陪同下,強制進入療養院內,驅離現場青年樂生聯盟與樂生保留自救會成員,並展開圍籬架設,為拆除工作做準備。於歸劃區內的院民,被隔離至他棟院舍。
12月9日:馬英九總統出席出席台灣民主基金會所舉辦的「亞洲民主人權獎」頒獎典禮,於頒獎典禮上遭反對樂生搬遷拆除的學生舉牌,抗議政府迫害人權。
12月12日:面對青年樂生聯盟對保存樂生院區的訴求,文建會表示已盡最大努力,試圖保有90%舊院區。
12月24日:專業都市改革組織與樂生自救會等單位,於12月23日按鈴控告台北市政府捷運局、北縣文化局,針對樂生療養院十棟建築物提出假處分。他們要求台北縣政府,在樂生療養院異地重組工程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前,不得進行樂生院拆遷重組工程並停止興建新莊機廠。[4]
12月29日:樂生問題延宕多年,政府與樂生院民間,仍未取得皆大歡喜的共識。野草莓學運轉為地下化,樂生院區遭強制拆除,關心樂生問題的學生再次找上文建會申請將樂生暫定為古蹟。[5]
2009年3月3日~3月8日:IDEA TAIWAN在台舉辦首屆「全球漢生並聚落聯合申遺暨老者安養」國際工作坊。來台參與者有IDEA紐約總會代表,夏威夷,挪威,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關島等國代表。世遺專家西村西夫及與會各國皆同意樂生院與全球漢生病院遺址具有高度指定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大會會後各國並決議將盡快向聯合國共同提報「全球漢生病聚落聯合申遺」。
2011年
12月21日:長期的人權紀錄工作者,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的部落格主胡慕晴(chyng)在文章「樂生暖暖」[6]的回復中表示:當你也沒有想要去尊重樂生院民的人權的時候,你的通車人權又有什麼必要要被尊重
[编辑] 院景院區位於丘陵可俯視市區
消費合作社
宿舍一景
保存樂生之標語
[编辑] 參見國際愛地芽協會
[编辑] 注釋和參考1.^ 當時日本建築時當歐化及折衷實驗之風,雖然受英國哥德式建築師Josiah Conder影響至為深遠,但於諸多形制仍與英國歌德式有諸多出入之處,忝以樂生療養院王字形大樓為例,英國哥德普遍可見的山花牆被日本建築師取消掉了,屋頂以日本傳統魚鱗黑瓦覆蓋的寄棟造取代之,四心圓的拱窗與拉長的屋身雖有相似之處,可未見拱門的尖拱端(英國歌德式有保留短且緩的尖拱端,例見英國晚期哥德式建築: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禮堂 "King's College Chapel"),撐栱與雀替處則仍是日本民間慣常之作。即便如此仍不失樂生療養院在台灣建築史的價值,它同時保留了日本的民間傳統與該國西化時期所習得的英國建築思潮,彌足珍貴可見一斑。是故樂生療養院內的建築分類為「大正歷史建築」應較無疑義。
2.^ 中時娛樂報:情與義影展系列8《變調人生》 樂生院民抹不掉的記憶。
3.^ 聯合新聞網
4.^ 聯合新聞網
5.^ 聯合新聞網
6.^ 樂生暖暖
[编辑] 外部連結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樂生療養院拆遷 引發抗議衝突
為求捷運早日通車 新莊地區發起遊行
 

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
青年樂生聯盟
挽救樂生 公開討論
樂生建築風情
《樂生活》,有關樂生保留運動的紀錄片,林婉玉、許雅婷作品(采風電影 DVD 發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樂生療養院 痲瘋病患
    全站熱搜

    sy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