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林家和師兄與陳慈心師姊的故事,2012/07/02起放映中,每晚八點慈濟大愛電視/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1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1-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2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2-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3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3-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4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4-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5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5-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6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6-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7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7-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8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8-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9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09-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0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0-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1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1-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2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2-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3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3-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4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4-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5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5-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6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6-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7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7-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8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8-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9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19-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0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0-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1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1-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2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2-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3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3-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4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4-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5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5-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6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6-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7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7-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8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8-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9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29-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0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0-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1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1-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2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2-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3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3-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4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4-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5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5-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6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6-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7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7-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8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8-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9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39-會客室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40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40-會客室
-----------------------------------------------------------------------------------------
心和萬事興完整版片花.mov
「心和萬事興」,是證嚴法師的開示。 「心和萬事興」,也是淡水河畔兩戶人家,林家和與陳慈心的故事。 一個關於「心」也關於「和」的故事。
2012/7/2每晚八點大愛電視
心和萬事興片尾曲-黑髮到白髮.mov
----------------------------------------------------------------------
「心和萬事興」林家和師兄本尊
陳慈心師姊本尊
---------------------------------------------------------------------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預告 01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預告 02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預告 03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預告 04
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_預告 05
-----------------------------------------------------------------------
終身學習 樂於分享 交大校友林家和師兄返校與學弟妹談「企業管理與人文關懷」
◎王承瑄/ 報導
|
|
![]() |
![]() |
![]() |
|
家和師兄是交通大學電子工程五九級畢業的學長,是交大在新竹復校後,第三屆的畢業生。面對教室內九○級的學弟、學妹,家和師兄以平易近人的態度與之懇談。課後,同學們獻上感恩卡:「感恩學長於百忙之中撥空回學校,傳授企業管理知識。您將所學回饋社會,在您身上,我們看到了金錢的真正內涵──心靈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林家和師兄整理的學佛圖說。 [ 攝影: 王承瑄 ] |
林家和師兄,宏碁電腦創業五人小組成員之一,曾任國碁電子、揚智科技董事長。而後,在夫人陳慈心師姊(法號慮柔)的接引下,成為慈濟榮譽董事。 2000年,林師兄開始擔任慈濟大學的「慈誠爸爸」。2004年,自董事長職位退休,致力於企業經營知識之傳承,並參加慈誠培訓; 2005年年底受證,法號惟得。目前則投入慈濟國際人道救援隊資訊電信組,服務付出。 ◎ 心靈的富有 才是真正的富有 家和師兄是交通大學電子工程五九級畢業的學長,是交大在新竹復校後,第三屆的畢業生。 這回,林師兄是受交大慈濟人文課之邀,為學子主講一課「企業管理與人文關懷」。面對教室內九○級的學弟、學妹,家和師兄以平易近人的態度與之懇談。課後,同學們獻上感恩卡:「感恩學長於百忙之中撥空回學校,傳授企業管理知識。您將所學回饋社會,在您身上,我們看到了金錢的真正內涵──心靈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 終身學習 樂於分享 知道董事長愛讀書,上課前,慈濟志工問董事長:最近在讀什麼書? 家和師兄馬上由手提包中,拿出了一本《生活之道: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醫師生活與行醫哲學》。 他說:這是慈大王本榮校長推薦的。奧斯勒醫師是是二十世紀醫學領域的大師,開創了現代醫學的新觀念與新里程,是現代醫學教育的始祖、臨床醫學的泰斗,尤其強調醫學的人文與素養。 除了《生活之道(A Way of Life)》,他在課堂中還介紹了另一本書──《志工企業家(How to Change the World)》。在發展落後的國家,志工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盡可能地造福大多數人?因此,他們必須發揮創意。本書中,提出許多國家的案例,說明志工企業家如何改變人們的認知與行為模式,推動系統性的變革。 ◎ 竹筒歲月的啟示 林師兄也向交大學子強調「時間管理」的重要。 他說:「如果你想考研究所,就應知如何善用二十四小時,定心很重要。」 並以慈濟為例:「慈濟功德會的『創業基金』,最初是由證嚴法師帶領六位出家弟子、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每日出門買菜時,先投入五毛錢於竹筒中,而逐漸累積。五毛錢,掉入竹筒中,『咚』的那個聲音很重要;是一種提醒,一種發願。有個卡車公司,司機們總是開快車,常常出車禍;老闆賺的錢,還不夠替司機們做補償。後來,老闆想出一個辦法,讓司機們在開車前,先投個銅板到竹筒。經由這個小動作,來培養卡車司機的善心及定性;開車不會心浮氣躁,便降低了失事率。」 師兄鼓勵同學們:也在宿舍裡擺個竹筒,每天早上投個銅板,讓自己能較定心唸書,將時間做最有效的運用;除了擺竹筒外,願意的話,還可以清唱一句「大愛讓世界亮起來」。 ◎ 大愛基因內外落實 和去年林師兄的演講比起來,感覺上,今年已近六十歲的他,幽默感又更上一層。 例如,師兄問二十多歲的學弟、學妹:「為什麼亞當、夏娃是外國人?」沒人會回答。 師兄便自己接話:「因為,如果是中國人,看到那條蛇,就會直接拿起來吃了。」 學弟、學妹一時無法意會,師兄就說:「哦!這句不好笑。」 去年,師兄是由慈心師姊陪同前來;今年,師姊正忙於花蓮的海外志工營隊,師兄自行前來,仍舊一派輕鬆自在。 去年,師兄也曾傳承知識智慧給交大學子;今年,師兄自製學佛簡圖小卡片,送給學弟、學妹們。 圖卡以「初發心」為圓心,第一圈為觀念,往上提昇是「誠正信實」,往下沈淪則為「貪瞋癡」;第二圈為行為,正向行為為「慈悲喜捨」,負向行為是「計較比較」;第三圈為習慣,好習慣是「知足感恩」,壞習慣是「欲求不滿」;第四圈為性格,樂觀性格為「歡喜自在」,悲觀性格為「煩惱怨懟」;第五圈為命運,觀念、行為、習慣、性格,皆屬正向的,就有「幸福人生」,反之則為「顛倒人生」。 將大愛基因誠於內、行於外的林家和師兄,以企管知識的分享,與大家結好緣。下回的演講地點,則將前往大陸,繼續傳播非營利組織之慈濟管理學。 |
|
課後,林家和師兄發送自製的學佛簡圖小卡片。 [攝影:王承瑄] 林家和師兄在課堂中,介紹《志工企業家》一書。 [攝影:王承瑄] |